景點導覽 > 恆春鎮 > 恆春古城 加入路線規劃清單 路線規劃

恆春古城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城門古蹟,共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座城門,於光緒五年(西元1875年)完工,歷史悠久,已列為國家二級古蹟。歷經物換星移,古風味猶存。

恆春建城主因在於防禦,城址是由素習勘輿的劉璈所選定。日治末期,恆春地方改隸高雄州,稱恆春郡。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,重新劃分行政區域,改稱恆春鎮,屬屏東縣轄。
恆春古城於清光緒元年選定城址後,委由各縣仕紳建造,於光緒5年7月15日峻工。城牆周圍共972丈,厚2丈,每個域門頂端所建的砲臺高1丈7尺,寬6丈9尺,共分內外兩道。城門共有兩扇,高1丈2尺,寬6尺。城內街道呈丁字型。
除四道城門外,還築有城臺、城樓、炮台四座。城樓各高1丈2尺7寸,寬6丈7尺,深1丈4寸。沿城周圍共築有1384個城垛。而今城垣大部分還在,但因居住環境改變,城牆多巳破壞,只留四個城門尚屬完整。為了保持古城景觀的完整性,採用古法整建,以石灰、糯米、黑糖漿等為建材修建,希望讓百年古城再次重現新生命。


古城東門在恆春往滿州的路上,城門上築有牌樓。屏東縣政府在修復時,依古城的原貌建了城牆,從東門大約可以看出當初四個城門由城牆圍繞的原貌,登上城門可以看到砲台、砲孔,也可以在城牆上的馬道漫步,從眺望遠方的三台山。


西門因為風水的關係,事實上是北向,位於恆春鎮的中山路上,兩旁都蓋滿房子,把城門擠得只剩下雉堞和門洞,是四個城門中,看起來最小的城門。當年城內居民多居住於西門及南門附近,居民來往都要穿越城門,以致現今此兩處周邊商業繁榮、人口集中,巷道更顯得狹小。

南門是四個城門中結構保存最為完整的,還保留有拱形城門及周圍磚砌的城牆,城門上築有飛簷式的牌樓。從墾丁方向進恆春鎮一定會經過南門,現在南門已是恆春鎮圓環的中心。南門在民國69年曾經改建過,上域牆也拆除予以重建,與原貌已有點出入。

北門對外地人來說不是很好找,但北門正對著虎頭山,景觀獨特而美,到恆春氣象站附近,問一問當地人很快就可以找到。昔日北門為正門、是古城之官道,這一帶為練兵營,因此甚少居民,東門和北門可以想像當時人們「出城」、「進城」的景象。現在附近居住的人口雖然不及西門、南門來得多,但是城門四周都可見得到新舊樓房,而且兩側的城牆已修復完成,城牆上還保存著立於清光緒2年的恆春古城唯一碑石。城門右側築有樓梯可供人登上城門思幽懷古,也是四個城門中唯一可讓遊客登樓觀賞的城門。

 

地理位置

恆春鎮

電話

08-7360330-3(屏東縣政府文化局)

地址

中正路

歷史瀏覽景點記錄

恆春古城